新闻
2021年9月
教育传媒到校直击 基督教香港信义会马鞍山信义学校 - 2021年9月
多元化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潜能
基督教香港信义会马鞍山信义学校致力培育学生「学行与体艺并重,智慧与身量齐长」,以愉快学习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,启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动机。简淑菁校长深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,各自有不同的专长和特质,因此在维持原有学科的同时,积极推行特色课程,营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,展现学生潜能。
七大创新校本课程 拓阔学习领域
简校长本身是课程主任出身,对于课程发展及规划相当重视,在近年的锐意革新下,学校推动了多项校本特色课程,借此拓阔学生的学习领域。「我们重视孩子的全人发展,在Happy Learning School的理念下,除了让学生发展潜能,更希望协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。」在简校长和老师共同努力下,学校编订了7项创新的校本课程:STREAM课程、影艺科、宗德课、虚拟实景(VR)课、正向动感课、正向思维课以及新增的「红十字小同伴计划」。
STREAM课程
STEM教育一直都是近年教育的重点,以配合现今科技急速发展的社会,学校前瞻性地加入了艺术(Art)元素和阅读(Read)元素,培育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能力,重视他们从阅读学习科学知识,透过阅读能够了解前人经验,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培养自学探究精神。STREAM课程亦会进行跨学科的协作,让学生能由浅入深地掌握编程相关理念。学校更聘请了曾撰写STEM 书刊的老师,务求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学科知识。
此外,在青年会书院的邀请下,学校以协作身份参加「透过Micro:bit促进中小学创意STEM教育」,借由共同备课,使科技科老师在相关的领域有进一步发展,加强学生创意解难及逻辑思维能力。
影艺科
由老师挑选适合的电影,除了教授电影的拍摄手法,提升学生的电影评鉴能力外,教学团队更会设立正向主题,透过分析讨论活动,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。学生借着代入角色,探讨行动背后的原因,从而反思自己日常的行为,培养同理心和正向思维,建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。
电影室配有戏院级的环回立体声扬声器,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,加深他们对学习主题的印象。「我们希望将对电影的兴趣延伸至阅读,所以老师会挑选相关的英语图书作影艺课的延续,丰富他们对人物和故事元素的理解外,更可以培养阅读兴趣。」有感影艺科发展完善,在新学年一至六年级均设有隔周的影艺课,以多感官媒体学习,加深学生对正向主题的认识。
宗德课
作为基督教学校,学校将基督的信仰精神结合学生的成长发展,将宗教课程重新编排,取代全校性周会,为学生提供最适切的灵育培训,以圣经故事作为引入,与生活经历联系,让学生能够从已有经历中反思,领会当中的德育价值。
虚拟实景(VR)课
学校早年获优质教育基金(QEF)拨款,得以增设VR室和添置VR设备,增加学生体验式学习的机会。在早期,学校先将VR科技应用在常识课上,透过真实与虚拟环境的互用,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,方便学生吸收。以五、六年级的常识课题为例,学生在学习太阳系和太空的相关知识时,借由VR科技以第一身观察和体验宇宙,加强理解和记忆。
「尤其在疫情期间,所有外出参观都要取消,可幸的是我们学校的VR发展成熟,正好可以弥补当中的不足。」简校长指出,参观活动于学生而言是宝贵的学习经历,在过程中能亲自搜集不同的资料,引证课堂上的知识;而VR正好可以提供「亲临其境」的体验,让学生不会错过重要的学习经历。另外,学校亦渐渐将VR技科应用在不同的科目。「如中文科的写作,孩子能够先在虚拟环境(VR)内探索,再由老师教授如何以步移法描写景物。」
正向动感课
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,学校特意为一至四年级规划了正向动感课,学生可以接触到另类的学习体验如:陶艺、作曲、STREAM电脑编程、旱地冰球等12项课程,全部课程均由外聘专业教练和老师合作教授,启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及共通能力。
现任教育局副局长蔡若莲博士亦曾提及学校的动感课,认同学校改革课堂的理念,让学生在轻松的心情下挑战新事物,了解到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,从而引发学习兴趣。
正向思维课
至于五、六年级,学校考虑到学生即将面对新的挑战,遂设立了正向思维课,培育学生以正面情绪面对挑战。学生在课程里能够认识个人性格强项,在了解自身限制后,思考适当的改善方法。与此同时,学生学习静观,提升心理质素,对于自身的情绪变化有更好的觉察,在待人接物上有所成长。
透过全方位装备学生,构建他们逆境自强的精神,以适应未来社会变迁,自我突破,成就积极人生。「毕竟日后工作除了讲求专业知识外,亦需要人际沟通、情绪控制等软性技巧。我们不能预测未来的科技发展,但透过培训孩子相关的技巧,使他们能够认清自我,加强自我肯定,并提升个人自信。」
「红十字小同伴计划」
由9月起,学校将「红十字小同伴计划」纳入校本课程,成为全港第8 队红十字小同伴,并安排一、二年级全级学生参与,培育他们正面的品格和态度。为此,学校将全额资助学生的制服费用。
透过参与各项训练服务和考取不同的资历章、训练章,除了让学生学习不同技能,更培养他们的同理心,以真诚去为他人服务,关心身边有需要的人,认识到无私和关怀的重要性。学生在三至六年级亦可参加红十字少年团,继续服务社会,发挥关爱社会的精神。
着重英语发展 提升教与学效能
学校重视学生的英语能力,特别聘请了两名外籍英语老师,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和外籍老师互动,营造丰富的英语语境。除了课堂时间,每级课后均会轮流举行Playgroup活动和Fun Fun English的正向动感课程,增加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,以游戏的方式走出课室,学习更多日常的英语对答。「English Fun Day特别邀请了十多名外籍老师,让学生以不同装扮回校,寓乐于学。」简校长坦言这两年受疫情的影响,外出活动受影响,唯有举办大量校内活动,保持学生的学习质素。除此以外,学校亦弹性安排部份学科的教学语言,以英语教授个别学科课题,为学生将来升学做好准备。
学校有配套完善的电影室,因此教育局Reel to Real:Learning English and Developing 21st Century Skills through Film-making 的校本课程支援,以四年级学生为目标,由教育局外籍老师组和学校英语老师共同备课,教授学生撰写剧本和短片拍摄,发展语文及多媒体科技的共通能力。
在新学年,学校会推行校本英语拼音课程,由修读香港理工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和Phonics Education Association联合举办的英语拼音课程的老师负责统筹。在课程里,老师会善用有系统多感官游戏及教具,以游戏的方式建立学生英语拼写能力,借此提升阅读及写作能力。与此同时,学校为了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英文图书,将会把阅读区延伸至图书馆外,添置更多座位,让学生在舒适的环境进行阅读。「延伸阅读区会以『我们心中的魔法杖』为主题,推广英文阅读,营造梦幻的童话感觉,让学生能够在充满童趣的气氛下阅读。」简校长指出学校配合课程,不断增添不同的设施,务求让学生能够在愉快欢乐的校园环境中均衡发展,达至全人教育。
有效利用课时 提供平台培育自信
简校长明白多元智能讲求不同知识的互用,但在此之前需首先建构起学生某一领域的知识,因此学校并没有牺牲原有的学科课时。「学生在不同年龄层的专注力持久度均有所不同,一般由30分钟至60分钟,因此我们特别调整了课时,将每节课时由35分钟修订为30分钟,每两节便安排一个小息,将孩子的学习效益最大化。」简校长笑言别小看这5分钟,正是透过扣减每节课堂的5分钟,学校得以增加特色课程,让学生能够享受多样化的校园活动。
另外,学校亦将部份功课辅导时间和周会时间,安排用作进行「正向动感课」和「正向思维课」。「与其让孩子坐在礼堂、课室单向地接收讯息,不如设计有趣并实用的课程,充实他们的知识。我们将周会改成月会并分年级进行,主题内容可以根据学生年级作不同深度的分享。」
学校亦增加了课外活动的时间,学生在午饭后的小息时间连同功课辅导时间,可参与各式各样的体艺培训。「我们提供超过50项课外活动,涵盖艺术、语文、科技及体育等范畴,给予孩子更多的机会参与比赛、演出,建立他们的自信。」简校长坦言人手安排上需求更大,但仍然希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体验,让他们享受参与活动,同时能发掘自己的潜能。
设有多元智能分析报表 了解学生学习能力
学校深信每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,各自有独特的潜能,因此学校透过观察学生在不同活动中的表现,加以分析他们的能力和性格,制作多元智能分析报表,将学生的个人特质细分成10项类别,找出学生的个人潜能及性格特点。「我们重视每个学生的禀赋,根据学生的长处为他们提供适切的课程。当我们发现孩子在某一方面未尽完善,会和家长沟通,一起解决孩子的问题。」
学术成绩固然重要,但每个孩子的能力不同,如果只顾催谷硬逼,只会适得其反。若孩子能在课外活动中找到兴趣,建立起自信,反而会对学习产生正面影响。